中國古代最早的身份證是什么材質
國最早的身份證起源于戰國時期,那時候人們用竹子做成竹板,然后在竹板上面刻入自己個人的相關信息,即照身貼,并且規定每個人都要有這種照身貼。
根據相關資料,早期照身帖使用光滑的竹板制作,上面除了本人的基本信息之外,還有符合自身形象特征的畫像,可以說十分細致了。
古代的身份證式樣很豐富:虎符、兔符、魚符、龜符、龍符、麟符、牙牌、腰牌等,都屬于等級身份證。
《漢書·文帝紀》:“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亦省稱“ 竹使 ”。《后漢書·杜詩傳》:“舊制發兵,皆以處符,其馀徵調,竹使而已。”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 鄭康成 《周禮》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
最早的身份證照身貼的發明者
戰國后期,秦孝公選任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以便合理操縱群眾,商鞅創造發明了一種“照身帖”。秦國人必須有照身帖,倘若沒有便會被評定是黑戶口或是外國籍不法停留人員。
商鞅還要求:群眾出門或是夜宿旅社時必須帶上照身帖,不然關口不能放行,旅社經營者亦不得借宿,違反者懲處。
商鞅創造發明了身份證,最終卻因自身的創造發明“咎由自取”。商鞅因變法惹惱了許多人,在其后臺擁護者秦孝公人死之后,這些憎惡商鞅的人要反攻倒算,商鞅隨后堅決逃走。殊不知,由于照身帖的難題,商鞅最后逃走不成功。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1042.html發布于 2023-08-14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