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底揭曉(猜謎語)
銀河系中沒有類似的東西,這讓我們很難搞清楚這個名為藍環星云的天體是如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圖示:2014年,星系演化探測器發現藍環星云。來源:科學地圖
現在我們終于有了一個可行的答案。這顆名為TYC 2597-735-1的恒星周圍的復雜結構是兩顆恒星合并的結果。
事實證明,tyc2597-735-1曾經是一個雙星系統;不到5000年前,這兩顆恒星在宇宙漫步中合二為一。這個星云包含了恒星在這一劇烈事件中噴射出的氣體和碎片。
天文學家表示,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年輕的合并雙星之一,它為各種恒星合并的故事提供了類似于金發姑娘式的“缺失環節”。
論文的主要作者、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凱里·霍德利(Carey Hoadley)說:“兩顆恒星合并是相當常見的,但由于它們噴出的物質在太陽空中膨脹和冷卻,它們很快就會被大量的塵埃覆蓋,這意味著我們的朋友看不到實際發生的事情。”
“當塵埃最終散去,我們有了清晰的視野可以觀察時,我們認為這個物體代表了這些短暫事件的后期。我們在它消失之前捕捉到了這個過程;過一會兒,星云就會消失在星際介質中。當時我們也說不清到底發生了什么。”
雙星系統在銀河系中很常見。
插圖:藝術創作的圖像-一個年輕的二元系統。資料來源:zmescience
銀河系中高達85%的恒星可能是雙星,甚至是三四星。
有證據表明,所有恒星的生命都是從一顆伴星開始的(也許在某個地方,有一顆丟失的太陽孿生兄弟),這意味著雙星系統的潛在數量,無論是分離的還是合并的,都是天文數字。
這并不意外。對于同一軌道上的任意兩顆恒星,當它們的軌道失去能量時,軌道很可能會發生衰變,導致它們朝著彼此旋轉,最終發生碰撞。
然而,在最近的地區,我們只看到過一次這樣的合并。在銀河系,上一次恒星合并發生在2008年...這是已知記錄中之一次發生這樣的事件。
環狀星云可能是下一個最年輕的星云。
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布萊恩·梅克設計的理論模型表明,該星云奇怪的形狀、紫外暈和復雜的環狀結構與一對在不到5000年前的事件中從中心物體向外爆炸的錐形物質最為一致。
霍德利說,“布萊恩不僅能解釋我們看到的數據,他基本上在看到之前就預測了我們觀察到的東西。
他會說,‘如果這是星際合并,那么你應該看到X’,然后他會說,‘是的!我們看到了!"
這些模型所描述的,最有可能的是,最初有兩顆恒星,其中一顆質量與太陽差不多,另一顆較小的伴星,質量約為太陽的十分之一。
插圖:藝術創作圖像——雙星系統GG金牛座周圍的塵埃和氣體——a .來源:scitechdaily
當這顆類似太陽的大恒星接近生命盡頭時,它開始膨脹,最后它離伴星非常近,以至于伴星吸收了一些更大恒星的質量資源。
較小的恒星無法容納額外的質量,將額外的物質噴射到系統的第二個拉格朗日點,在那里旋轉,成為圍繞兩顆恒星的圓盤。
與此同時,較小的恒星向較大的恒星靠近,從而開始了失控的合并過程。
當合并的恒星噴出類似氣體的外殼時,圓盤就像一種項圈,控制并塑造物質成為兩個圓錐體,通過爆炸噴射出來。
每個圓錐體都太模糊,無法單獨看到。然而,由于我們的視角——幾乎直視其中一個視錐——這兩個視錐似乎重疊了。
這就是我們在藍環云中看到的。氫氣碰撞時,被星際介質激發,紫外環發出可見的藍光。我們還可以看到,被激發的氫就像兩個重疊的圓環,在錐形劇烈運動的前端發出紅光。
至于恒星TYC 2597-735-1本身,它目前的質量在1.1-2個太陽質量之間。很可能是從主星序演化而來,不再熔化其核心的氫。它可能正在成為一顆白矮星,一顆質量幾乎與太陽相當的恒星,它正逐漸進入“死亡”階段。
最后,弄清楚TYC 2597-735-1和藍環星云在恒星進化樹上的位置,可能有助于我們找出我們銀河系中這些恒星碰撞的頻率。
插圖:藝術創作形象——一對白矮星繞行。來源:科學新聞
“我們看到許多雙子星系統有一天可能會合并,我們認為我們已經確定了一些幾百萬年前合并的恒星。但是我們幾乎沒有任何關于這期間發生了什么的相關數據。
“我們認為,在我們的星系中,可能存在大量恒星合并的年輕殘余,藍環星云可能會向我們展示它們的樣子,以便我們能夠識別更多類似的天體。”
\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2254.html發布于 2023-08-29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