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機構改革(國家工商總局機構改革)

摘要: 工商機構改革工商機構改革是指把古老的工商機構按照國家工商業體制改革實施辦法,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原有的工商管理體制、規定市場準入、建立新的質量及安全監管制度、改革...

工商機構改革

工商機構改革是指把古老的工商機構按照國家工商業體制改革實施辦法,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原有的工商管理體制、規定市場準入、建立新的質量及安全監管制度、改革&&更新工商行政執法的制度、完善商事訴訟的法律制度、建立信息化工商管理的體系、推進開放型經濟環境和完善相關財稅制度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由國家和地方決定性改革,以期達到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這一目標。

首先,對工商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改變傳統的單制、簡單的職責分工,確立企業聯合管理制度,發揮企業主體地位,突出由政府部門管理企業的作用,改革生產經營者許可制度,實現以“多司管、多部門聯管、以社會實施管理”的建立。

其次是準入市場改革,改變歷史觀念、建立特許經營制度、建立公平競爭環境,實現企業參與競爭和從“進出口雙軌制”進入市場競爭,放寬和簡化企業入國外市場等準入程序,實行社會化的變革,實現全面的開放型經濟。

第三是完善工商行政執法制度。建立健全法定、聯合、雙管、信息化等工商管理政務監督評估制度,改革工商行政執法的證據負擔制度,發展科學合理的行政處罰拒付制度,改革技術檢測和檢驗制度,進步和完整應用法律責任制。

另外,完善商事訴訟制度,加強多元景物訴訟,深化仲裁改革,拓寬訴訟途徑,增強政府對商事訴訟評估,促進司法公正透明、客觀公正等,清理以及科學規范訴訟利用法律政策,建立公平可靠的訴訟體系。

最后,信息化工商管理的改革。促進和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構建信息化的工商管理網絡,加強對市場環境的大數據、社會金融等多方面實施分析,加快政府機構數字化運營,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信息交換和電子商務規范等。

以上是工商機構改革的基本內容,由此可見,完善的工商體制改革,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于促進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和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國家工商總局機構改革

國家工商總局機構改革是我國新一輪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的基礎和核心,旨在整合兩個新部門—工商總局和文化部,加強部門職能劃分,提高職能實施的分類管理及全面協調、統一實施能力。

一、主要內容

1、建立總局局機構,構建工商局機構架構。由工商副局長、市場發展部、其他國家監管局、行政管理部、行政監察處、勞動管理處、政府經濟辦公室、財政處室和綜合職務處室等職能部門組成總局機構,構建工商局機構架構,實現工商總局全面辦公。

2、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工商集成服務體系。對有關行政審批事項和工商總局管轄事項等進行調整,促進企業新型發展,優化工商總局的集成服務體系,以支撐工商管理,構筑市場穩定發展的制度長城。

3、實施科學化管理,踐行創新發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經濟科技發展,實施創新發展導向的科學化管理,加強工商總局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為中心城市的創新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推動以技術為依托的工商及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4、支持綜合質量監督,建立管理機制。從工商總局綜合質量監督的角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設立監察辦公室負責對行政法規執行情況和市場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加強對產品質量安全的市場監管,提高公眾對政府監管部門責任的認可度。

二、效果

國家工商總局機構改革是用于改善行政體制,完善產業結構和行政管理體制,推動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它調整了政府行政管理架構,實現了部門職能的進一步分片和發展,加強了社會治理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提高了部門間的協調和配合,是構建市場體系和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