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格林心(僧王僧格林沁)

摘要: 1811年6月5日,曾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的科爾沁大草原。他的祖上是成吉思汗的二弟拙赤合撒兒,可是,到了他這一代家境已經十分破敗,曾格林沁從小也沒有讀過多少書,稍大點就跟著父親給富人放...

1811年6月5日,曾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的科爾沁大草原。他的祖上是成吉思汗的二弟拙赤合撒兒,可是,到了他這一代家境已經十分破敗,曾格林沁從小也沒有讀過多少書,稍大點就跟著父親給富人放羊。到了他14歲的時候,由于他的一個伯父膝下無子,便相中了儀表堂堂的曾格林沁,把他過繼過來作為了自己的義子。他的這個伯父在蒙古是一個比較有威望的郡王,還娶了道光帝的姐姐為妻,曾格林沁也就成了皇親國戚。

1825年曾格林沁的繼父去世,于是他承襲郡王。同年12月,曾格林沁被清政府調往北京,為朝廷效力。此后的多少年,由于曾格林沁做事認真,并且在歷次作戰中,總能身先士卒,他勇猛無比且足智多謀,得到道光帝的賞識并連連升職。1850年,不滿40歲的曾格林沁被道光帝任命為鑲黃旗蒙古都統。同年1月道光皇帝駕崩,他被任命為顧命大臣。此時的曾格林沁已經逐漸成長為朝廷的重臣。

 


1853年的南方各省,太平天國運動已成燎原之勢,3月19日南京被攻克,隨后洪秀全改南京為天京并宣布登基。同年5月,他宣布成立北伐軍,由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率軍北伐清廷。北伐途中,林鳳祥英勇善戰,清軍望風而逃。全國局面迅速惡化。6月,太平軍攻克河南重鎮商丘,擊潰清軍5000余人,繳獲大批鐵炮、火藥。9月,攻入直隸(今河北)。10月,太平軍攻至天津楊柳青鎮,距北京已是咫尺之遙。

 


此時的北京,形勢已經萬分危急。咸豐帝命令曾格林沁率軍迎戰,并親自將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授予他,鼓勵他奮勇殺敵。曾格林沁親率蒙古騎兵前往天津,在武清縣王慶坨鎮與北伐軍遭遇。曾格林沁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清軍上下隨之奮勇殺敵,北伐軍遭受重創,逐漸不支,接連敗退,北京形勢逐漸緩解。1855年1月,僧格林沁再次出戰,將北伐軍全部包圍,經過幾日激戰最終將其全殲,并生擒其統帥林鳳祥。6月,曾格林沁攻入山東,經過力戰在茌平縣馮官屯,剿滅太平天國李開芳部,并生擒其統帥李開芳。

林鳳祥和李開芳都是太平天國名將,作戰勇猛無比,所向無敵。能生擒二人,表現了曾格林沁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此后的兩年,曾格林沁率軍歷經大小數百戰,所遇太平軍均遭全殲,無一漏網。咸豐帝龍心大悅,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并世襲罔替,足見對其恩寵有加,曾格林沁也成為晚清為數不多的鐵帽子親王之一。

 


1859年,英法聯軍軍艦屢犯天津大沽口,局勢緊急。咸豐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辦大沽口防務。6月25日,英軍軍艦再次藐視清軍防務,不聽中國軍隊地勸阻和警告,明目張膽地進犯大沽口炮臺,激起了中國官兵得極大憤慨。僧格林沁立即下達戰斗命令,堅決反擊英國侵略者,他冒著炮火督軍力戰,戰斗中共擊毀英軍戰艦3艘,打死打傷英軍464人,英國海軍司令賀布也遭重傷,最后,英軍軍艦倉皇逃竄。

大沽口保衛戰的勝利,曾格林沁居功至偉。這次勝利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軍在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仗,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惟一的勝仗,這也是曾格林沁軍事生涯的尖峰。

1865年5月,僧格林沁奉命剿捻,在山東曹州高樓寨,被捻軍誘入重圍。19日晚,他率領殘部冒死突圍,當逃至曹州西北的吳家店時中箭墜馬,被捻軍斬殺致死,終年五十五歲。

 


曾格林沁平素愛護百姓,軍旅所致,首先安民。軍旅途中,與士卒同甘共苦。他戰死的消息傳至北京后,百姓罷市,巷哭野祭。靈柩返回北京時,百姓自發敬獻的萬民傘就有七十多把,兵弁、百姓街旁跪地迎祭,哭聲震天。

 


清廷上下也是一片震驚,皆痛感喪失“國之柱石”。 慈禧太后更是感到極度恐慌,因為曾格林沁的軍隊是清廷唯一有戰斗力的嫡系軍隊,他去世后滿蒙已無軍事將領可用。此后的清廷只能仰仗曾國藩和李鴻章等率領的漢族軍事集團,她清楚自己在世尚能利用其威望穩定大局,如去世后清廷難免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2日,距離慈禧死后還不到四年的時間,清廷就在擁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