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的臨床表現(區別單純糠疹與白癜風)

摘要:   本病為皮損色素完全脫失,呈瓷白色斑,白斑大小形態不一,境界清楚,邊緣有色素沉著增加,無自覺癥狀,暴曬后易出現紅斑,甚至水泡,自覺有灼痛、炎癥后,白斑可比原發范圍大,皮損可發生于...

  本病為皮損色素完全脫失,呈瓷白色斑,白斑大小形態不一,境界清楚,邊緣有色素沉著增加,無自覺癥狀,暴曬后易出現紅斑,甚至水泡,自覺有灼痛、炎癥后,白斑可比原發范圍大,皮損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但較常見于指背、腕、前臂、面頸、生殖器及其周圍。白斑常對稱或單側分布,甚至如帶狀沿神經分布。頭部白斑邊緣無色素沉著區,或偶有白發而看不出白斑。有的白斑可自行消退,一些患者在夏季日曬后,白斑中心或邊緣色素再生,但到冬季色素又可消退。部分患者可伴有粘膜色素減退以口唇多見,外生殖器次之,眼色素亦可受累,但一般不影響視力,這種粘膜白癜風不同于通常所說的粘膜白斑。

  單純糠疹俗稱蟲斑,是兒童的一種常見皮膚病,亦可發生青壯年。色素減退呈圓形或卵圓形,境界清楚,邊緣略為高起,上覆少量小鱗屑,多無自覺癥狀為特點,斑片大小不等,直徑約1厘米數厘米,早期為淡紅色,不久即變為淡白色,此時若不注意辨認,易于白癜風混淆。但是,蟲斑的減色斑脫色不完全,表面較粗糙,有時還附有鱗屑,這些均有助于與局限性白癜風的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