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演變史(明確鑒別小兒白癜風)

摘要:   本病初發時是在體表的某一部位(少數病人也可發生在深部組織、如眼色素膜)出現局限性白斑點或斑片,為米粒至指甲大小不等,單發(周身只有一片)或散發(周身不同部位同時出現多片)。多數...

  本病初發時是在體表的某一部位(少數病人也可發生在深部組織、如眼色素膜)出現局限性白斑點或斑片,為米粒至指甲大小不等,單發(周身只有一片)或散發(周身不同部位同時出現多片)。多數患者無任何感覺也不知何誘因(不知不覺中)偶然發現皮膚出現白斑。也有部份患者誘發因素較明確,如藥物及化妝品過敏,旅游及海浴時過久強光照射、外傷及感染后、精神創傷等。大多數發病后皮損(即白斑)呈緩慢逐漸發展,初始在原發部位逐漸增大,約2~5月可在其它部位不斷的出現新的皮損。也有少數患者皮損限于局部、不擴散,即為穩定型。還有少數病人擴散較快,短期內皮損即漫延至周身,快速擴散型多與精神因素有關,也有一些病人因治療方法不當而導致病情發展。

  初起發病時白斑(亦稱皮損)顏色較淺,呈淡白色,隨著病程進展,白色逐漸加深,呈純白色。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毳毛(汗毛)及毛發也逐漸變白,嚴重時毳毛及毛發脫落,汗腺毛孔也隨之閉塞,夏季皮損區因汗腺孔閉塞而無汗液溢出。此期為黑色素細胞完全脫失期,治療有一定的困難。

  白癜風自存在以來就困擾著很多的患者,作為一種皮膚病,他給患者帶去的心理傷害遠勝于身體上的傷害,我們希望白癜風的演變能夠演變成為可以迅速治好的疾病。

  白癜風發病不分男女老幼,任何人均可能患病,一般認為青少年是高發人群。小兒白癜風以白斑為典型的損害特征,病情嚴重者可能伴發毛發變白。在白癜風初期,白斑多為點狀或片狀,一片或數片,因黑色素未完全脫失,呈淡白色,與正常皮膚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隨著皮損逐漸擴大,黑色素完全脫失,呈乳白色或瓷白色,與正常皮膚分界清楚。皮損形狀不定,可為圓形,橢圓形,地圖形等。從單個到多個數目不定,面積大小不等。白癜風發病部位不固定,但是裸露部位以及摩擦部位,發病更多一些,依次為面、頸、頭、腹、髂、手足、四肢、胸背、外生殖器、肛周、口唇、粘膜。

  除了白癜風以外,脫色素性痣、單純糠疹以及貧血痣也是小兒白斑常見的疾病。這三種疾病雖然都和白癜風一樣以白斑為典型的損害特征,但是他們之間的區別也是比較明顯的。脫色素性痣在孩子出生或生后不久即發生,為境界清楚的色素減退斑,不會發生轉移,而白癜風開始境界模糊,且會發生轉移;貧血痣是一中局限性色素減退斑,出生后或不久發生后發生,用力磨擦或加熱后,局部不發紅,而周圍正常皮膚變紅,這可以與白癜風區別;單純糠診是兒童的常見病,皮疹主要為色素減退性圓形或卵圓形的斑片,皮損處覆蓋著細小鱗屑,能自行消退,而白癜風皮損處光滑無鱗屑,也不會自行消退。

  當孩子皮膚出現疑似白癜風的白斑時,家長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萬不能小覷,應該及時就診并確診孩子的皮膚白斑是否屬于白癜風,以盡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