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健康雜志 飲食與健康雜志2021年1期目錄

摘要: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飲食與健康雜志,飲食與健康雜志2021年1期目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新研究:#兩類蔬菜最防糖尿病#,多吃還有七大好處】近...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飲食與健康雜志,飲食與健康雜志2021年1期目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研究:#兩類蔬菜最防糖尿病#,多吃還有七大好處】近日,國際著名期刊《糖尿病護理》雜志,刊登了一項來自丹麥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丹麥飲食、癌癥和健康隊列數據,隨訪16.3年發現,在各類蔬菜中,綠葉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對于2型糖尿病的預防效果最為顯著。營養專家提醒,之所以#綠葉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對血糖最友好#,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網頁鏈接

哈佛醫學院官方期刊,

公布了12種超級健康食物!

看看有你愛吃的嗎:

西蘭花,核桃仁,燕麥片

三文魚,橄欖油,藍莓,

酸奶,豆類,雞蛋,茶,

藜麥,黑巧克力。

這些食物,熱量較低,營養密度高,富含膳食纖維、健康脂肪和蛋白質,也很適合減肥期來吃哦!

(更多科學瘦美方法,請關注@邱醫幫你瘦 )

#好醫生為健康護航#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后,影響人類健康的第3大因素。目前,全球范圍內,共計4.6億人,受到糖尿病影響,而咱們同胞中,約1.14億成年人,是糖尿病患者。最近,我國學者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了1篇論文。研究表明,68%的早發型2型糖尿病,主要的風險因素,是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肥胖是第1大風險因素,而第2大風險因素,是環境顆粒物空氣污染,占比為13%。因此,控制體重,是年輕人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謠零零計劃#

自來水明明可以喝,為什么不少家庭還要安裝凈水器,是智商稅嗎?

我們的身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上的健康了,因為我們經常會發現有新聞報道說是某某工廠的衛生不達標,讓大家現在對食品的安全越來越重視了。

我們要特別說一下自來水方面的安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水,人每一天不喝水也是不可能的。自來水明明可以喝,為什么不少家庭還要安裝凈水器,這是智商稅嗎?這主要是因為現在我國的工業化發展的比較快,很多地區的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市面上很多凈水器就應時代而產生了。

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在疫情之前,我國凈水器的銷售額一直是直線上升的,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都給自己的家庭安裝了凈水器,這幾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家的經濟都不是很景氣,所以凈水器的銷售額才有所浮動,下降了一些。

很多人會說,幾十年前市面上還沒有鋪天蓋地的凈水器的廣告,我們一般都是直接飲用自來水的,身體好像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為什么現在的人反而變得嬌貴了,水要通過凈水器才能喝下去呢?有一部分人會認為凈水器的廣告是夸大污染,只是為了他們的銷售額,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和發現,為我們揭開了內幕,我們家里的水都是各大自來水廠供給給我們的,這些水確確實實是干凈的水源,這一點是不用懷疑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家里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就不一定還是干凈的水源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主要是因為自來水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我們家里水龍頭里流出來的水就沒有那么干凈了。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在城市各種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自來水管道受到破壞的情況,自來水管道一旦受到破壞,周圍的各種雜質就會流入管道之中,隨著管道進入到每個家庭中,所以有時候我們打開水龍頭會出現水比較黃的情況。

除了這種原因之外,還有就是自來水管的內部自己出現了問題,如果長期沒有清理維修,管道里就會堆積很多的贓物,比如淤泥等,所以自來水必定會受到污染。還有就是自來水的污染原因是多方面的,遠遠沒有這兩個原因這么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農村地區的家庭的房頂上會有很多的儲水罐,這些罐子主要是為了增加水壓,如果自己不經常清洗這些儲水罐,就會出現和自來水管道中一樣的情況,會產生淤泥等雜志對水源造成二次污染。

其實除了農村地區,城市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雖然這些儲水罐在水源供應不足的時候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造成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總的來說,在家庭中安裝凈水器還是比較有必要的一件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飲用的水都是來自自來水廠壓出來的自來水。這種水往往是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飲用了,而且還可能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就讓凈水器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

因為飲用未經任何處理的自來水會導致人們出現口干舌燥、腸胃不適、頭暈眼花以及失眠等癥狀。飲用自來水會造成水中細菌滋生,從而引起腹瀉、痢疾等疾病。飲用未經過任何凈水處理的自來水,可能會導致疾病以及傳染病的傳播。喝未經過凈化處理的水,還可能出現中毒現象,導致皮膚瘙癢或過敏疾病等癥狀。因此,我們一定要對飲用水進行凈化處理后再使用,以免影響健康。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凈水器并不是智商水,因為凈水器的作用就是過濾到我們看不見的雜質和細菌等,如果凈水器質量好的話,經過凈化的水我們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這也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便利性。

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購買和安裝凈水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謹慎選擇,不能看一些夸大宣傳的廣告,安裝一些三無產品,不但起不到凈水的作用還會對我們身體健康造成二次危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希望大家去安裝一些質量比較好的凈水器。

#脫發# #飲食健康#

自然雜志最新刊登的論文:肥胖可以導致脫發。

研究發現,長期高脂飲食誘導肥胖,會直接作用于毛囊干細胞,導致數量減少和分化方向異常,最終毛囊萎縮,進而發生脫發。

資料來源

Nature.2021;7:23

培養寶寶健康飲食習慣,呵護寶寶健康:

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發布全球飲食領域的首個大規模重磅研究,這項研究跟蹤195個國家1990年至2017年15種膳食元素的消費趨勢。據統計有20%的人失去生命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這個數據比抽煙和高血壓造成的死亡人數還多,中國的飲食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高,飲食相關癌癥死亡率最高。單2017年一年,因攝入高鈉而失去生命的人就有300萬人,因為雜糧吃得太少也有300萬人。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不光減少不健康食品的攝入,還要促進健康食品的攝入。

10個飲食要點,吃出心臟健康!

美國心臟協會在《循環》雜志上發表文章,想要心臟健康,注意10個飲食要點。

①吃動平衡,保持合理體重

想要心臟健康,合理飲食和規律運動缺一不可,均衡飲食往往比較容易實現,但規律運動大多數人都欠缺,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于平衡能量的攝入和消耗。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健康食品,過量進食也可能導致體重增加。

②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證品種多樣

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模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深色水果和蔬菜,比如綠葉蔬菜和桃子,往往比淺色和白色的水果與蔬菜更有營養。

③多吃全谷物,少吃精制谷物

全谷物含有完整的胚乳、胚芽和麩皮,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此前研究發現,與不經常攝入全谷物的人群相比,每天攝入全谷物的人群在冠心病、中風、代謝綜合征等方面的風險相對要低。

④適量攝入高品質蛋白質

大豆類食物是常見的豆類食材,這些植物性食物是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近期研究發現,較高的豆類攝入量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較高的堅果攝入量與較低的冠心病和中風死亡風險相關。

⑤用植物油代替動物脂肪

研究發現,攝入不飽和脂肪有助于保護心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多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油而單不飽和脂肪來自肉脂肪和植物油。

⑥多選低加工食品,少選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一般是反復進行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一般高糖、高脂、高熱量。

⑦少喝甜飲料,少吃甜食

多數甜飲料和甜食都屬于添加糖食品,添加糖是指添加到食品或飲料中的任何糖,研究顯示,添加糖一直與2型糖尿病、冠心 病、超重、肥胖緊密相關。

⑧遵循少鹽或無鹽的原則

降低鈉攝入量可以降低血壓,提高血壓的控制效果,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⑨限制飲酒,最好滴酒不沾

飲酒與冠心病、缺血性中風的發生風險之間呈J形或U形關系,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出血性中風和房顫的風險是增加的,即使少量飲酒,對健康也無益。

⑩堅持所有形式的健康飲食模式

健康飲食生活習慣都是慢慢養成,平時生活多提醒自己,注意自己飲食方式,久而久之,健康飲食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使你一生受益。

最近,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從1990年到2017年間飲食對健康和疾病影響的系統性報道。結果發現,僅2017年一年間,由于飲食風險造成1100萬人死亡,其中,有1000萬人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其次是癌癥和2型糖尿病。在我國,由飲食導致的2型糖尿病風險較低,而心血管疾病及癌癥的死亡率最高。

全球范圍內,吃得過咸導致的鈉攝入量超標,以及全谷物攝入量低是導致飲食相關死亡的主因,各有300萬人,水果攝入量低在2017年導致200萬人死亡。在我國,日本及泰國,大量攝入鈉是導致死亡的主要飲食風險。

從1990年以來,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是顯著增加的,由于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的不良的飲食結構所導致的死亡風險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

該文章強調了高鹽飲食對壽命的顯著影響,你是一個重口味的人嗎?或者你家人朋友有放鹽特別重的人嗎?請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議論。

(供稿:Dr. Yan)

#鹽##食鹽##鈉##長城心血管健康周##癌癥##腫瘤##心臟病##心臟##飲食##健康##糖尿病##健康科普大賽##健康真探社##健康真相館##健康過大年#

#注冊營養師#癌癥患者飲食與身體活動指南來了[話筒]

美國癌癥協會(ACS)近日在《CA:臨床醫師癌癥雜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發布了第3版《癌癥生存者營養和身體活動指南》(如圖),該指南指出:

1.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改善飲食、身體活動和相關因素,可以幫助癌癥患者活得更久,降低癌癥復發、出現并發癥的風險,并減少治療相關副作用,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2.在確診癌癥后,所有患者要盡快進行專業的營養評估和咨詢。這樣做的目的是預防或治療營養缺乏,保持肌肉質量,以及對治療產生的、可能影響營養和飲食的副作用進行管理,例如惡心、嘔吐和食欲不振等,從而防止這些副作用引起的營養缺乏和肌肉質量損失。

3.盡可能選擇各種植物性食物,少吃一些動物性食物;每天多吃水果和蔬菜,五顏六色的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含有許多天然的、促進健康的物質;限制或盡量少吃腌制或煙熏類的食物;限制或避免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在治療后,癌癥生存者要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或素食飲食。

4.已有多項研究發現,很多癌癥患者在癌癥治療前、治療期間和治療后,都可以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這有助于改善焦慮、抑郁癥狀、疲勞、身體機能、淋巴水腫,以及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骨骼健康和睡眠等。還有研究發現,確診癌癥后,進行身體活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不過 鑒于癌癥本身和治療對身體產生的影響,指南建議在開始活動前要進行專業評估。

5.多動少坐,每周進行150到300分鐘的中等強度(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身體活動,如快走、瑜伽、悠閑地騎自行車等;或者每周進行75到150分鐘的高強度(不能說話,或感覺氣喘吁吁)身體活動,如跑步、游泳、打網球等;或者是中等強度和高強度身體活動量的組合;同時,每周至少有2天進行力量訓練或抗阻力運動,如舉重、運動帶、俯臥撐、深蹲等。

6.在癌癥治療期間和治療后,要通過飲食和身體活動來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或肥胖,并維持或增加肌肉質量。癌癥治療的副作用會導致味覺和嗅覺發生變化,引起食欲下降或消化障礙,這些副作用會導致體重減輕、肌肉質量下降和營養缺乏,尤其是患有消化道癌癥的患者,體重減輕的風險最大。此時,應保障獲得足夠的熱量,來預防營養不良;增加蛋白質攝入,改善肌肉質量;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促進食欲。此外,在治療后還應防止體重增加,避免超重或肥胖的發生,以降低癌癥復發或出現第二原發癌風險,提高生存率。

(摘自“健康榨汁機”公號)

《飲食保健》(周刊)

由內蒙古大學主管主辦,中國醫促會協辦的專業性國家級醫學學術期刊、是中國醫促會會刊。國內統一刊號:CN15-1371/R、郵費代號2-196?。本刊服務于醫學創新研究,以醫療事業改革和廣大醫療工作者探究學習,增強醫德,提升醫術為主旨,努力體現專業性,學術性,權威性,貼近實際,追求實用。本刊長期面向全國征集醫學學術論文,在本刊發表的論文可獲得國家級繼續教育學分。

主要欄目:?論著、臨床研究、藥物研究、病例報道、中西醫結合、經驗交流、護理園地、健康教育、食品藥品安全與醫療器械管理、基礎醫學與調查報告、疾病預防控制等。

根據BMC醫學雜志報導,經以色列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綠色的地中海式飲食,可以減少2倍的內臟脂肪!平常很多人減肥,是以外在的因素來判斷是否減肥成功,如體重、腰圍,其實這些是片面的,因為減肥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健康,如果不控制內臟脂肪含量,內臟脂肪會在這器官之間聚焦,并產生與心臟病、糖尿病、癡呆等有關的激素和毒物,所以減肥真正的目標應該是控制內臟的脂肪含量。

“地中海式飲食”是指有利于健康的,簡單、清淡以及富含營養的飲食。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其次才是谷類,并且烹飪時要用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來代替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欖油。地中海式飲食是以自然的營養物質為基礎,包括橄欖油、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加上適量的紅酒和大蒜,再輔以獨特調料的烹飪方式,是一種特殊的飲食方式。#地中海飲食#

平時閑時我喜歡閱讀,《讀者文摘》是我經常看的雜志。

《讀者文摘》是月刊,它以簡明扼要的語言,涵概了關于經濟、文化、旅游、飲食、科學、健康等多個領域的內容,讓各個年齡段的讀者,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期刊。

讀它,猶如坐在家里,看世界的感覺,異常美妙,讓你對生活、對未來,都充滿了無窮的美好的向往!

#哪本書對你影響很大#

#你是怎么排解壓力的#

1丿

醫學最前沿:中餐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2020年 4 月,世界著名的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 雜志發表了一項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在全球人口排名前 20 的國家中,中國每年因不良飲食習慣而導致的死亡率都高居榜首。從這篇文章的統計圖表可以看出,促使我國成為飲食最不健康的國家之一的幾種主要原因包括:(1) 糖攝入過多,(2) 蔬菜攝入過少,(3) 膳食纖維攝入過少,(4) 鹽攝入過多。雖然中餐被世人稱為“世界美食”,但如果我們是靠高死亡率而獲得這樣的美名,我們寧可不要。

#謠零零計劃#膳食纖維,是健康飲食的組成部分,有益于控制體重和糖尿病,減少心臟病和某些癌癥的風險。最近,《更年期》雜志發表論文。研究者調查了5800多名不同年齡女性的生活習慣,結果發現,膳食纖維攝入量增加,可以降低抑郁癥的風險,這種作用在更年期女性中更為顯著。研究者認為,膳食纖維可以通過腸腦相互作用,減少雌激素水平變化對神經傳遞的影響。#慢性病那些事#

本文飲食與健康雜志,飲食與健康雜志2021年1期目錄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