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患者如何預防保健(內分泌失調容易導致皮膚疾病白癜風)

摘要:   一、避免環境、食品污染對人體的損害人口的迅速增長與工業的快速發展,使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各種污染物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治理好環境需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它...

  一、避免環境、食品污染對人體的損害人口的迅速增長與工業的快速發展,使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各種污染物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治理好環境需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它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對于每個人,特別是白癜風易感人群,則應采取一些有效的自我防護措施,避免或減少有害物對機體的損傷。 1、減少有害物的接觸:盡量減少接觸化工原料、油漆涂料、重金屬鹽類有害物,經常性接觸的工作人員,要作好勞動防護措施。房屋裝修要按國家規定標準選材,裝修完工后最好通風三個月以上再居住,入住后也要保持經常性通風,有條件應做環保監測。 2、減少自呼吸道吸入的有害物:不在馬路或煙霧大的場所做劇烈運動,如跑步、練功等活動。 3、減少有害食物的攝入:蔬菜水果食前要反復以凈水沖洗,如時間允許,洗后再以凈水浸泡15~30分鐘,再沖洗食用,以減少農藥等有害殘留物。兒童食用水果應洗后削皮,不食用重金屬鹽超標食品,如用鉛容器加工的爆米花類。 4、減少紫外光的輻射: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下應采取防曬措施,經我們臨床中觀察,旅游、海浴后不但發病者多,而且皮損更趨頑固,難以治愈。長時間戶外活動應盡量避免陽光的直射,可遮掩或涂防曬霜。

  二、糾正偏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合理膳食與營養平衡 注重飲食營養,制定科學的膳食食譜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本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據臨床觀察,有兩種患兒較難治愈:一是偏食造成機體營養不良的弱瘦兒;二是過量攝食魚、肉、蛋和甜食而不吃蔬菜的肥胖兒。 長期偏食,必然導致機體營養攝入不足或比例失調。我們日常所用食物達數十種至數百種,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素的種類有較大差別,如米、面富含淀粉;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動物性食品含動物蛋白及脂肪;蔬菜水果含果糖、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B族維生素在米麥外層中含量最高;西紅柿、甘橘等酸類水果維生素C含量較多;各類食物雖然均含有不等量微量元素,但以菌類、干菜及黑色食物含量較高。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養成一日三餐規律性飲食習慣和食物種類的科學搭配,保證人體所需各類營養物質的攝入,滿足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的需求,這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科學飲食習慣。

  如果長期打亂正常的飲食規律,會引起消化功能減弱、食欲減退,甚至發生消化道疾病。近年來,小食品、飲料花樣繁多,有的食品中還夾帶有兒童玩具,對兒童有較大的誘惑力。一些家長不懂食品衛生,嬌寵孩子,為達到孩子的心理滿足,長期給孩子亂用小食品、飲料,久而久之,便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習慣。據我院2000年7月至12月統計,患兒發病率的63%有嗜好小食品、飲料及偏食情況。所以務必啟發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生活即要細心照顧,又要嚴格要求,不能嬌寵任其購買零食,為孩子制定膳食食譜,做到粗細搭配,主副食結構合理。有些家長對飲食營養重視不夠,卻給孩子濫用滋補保健品,認為孩子偏食、少食及厭食造成營養攝入不足以保健品補充代替,這是不正確的做法,任何保健品也不能替代食品營養,按科學食譜用餐,養成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才能保證機體充足的營養供應。

  三、加強自身休養,保持樂觀情緒 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會經常遇到一些坎坷和不愉快的事情,給心理和精神上造成壓力,如不及時進行化解,即會造成機體生理功能紊亂而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據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研究分析,人在生氣時會分泌一種毒素,使自體中毒而發生許多疾病,如過敏、腫瘤及某些皮膚病等。祖國醫學在兩千多年前就初步形成了病因學的理論,將病因大致分為外感與內傷兩大類,外感即六淫(風、寒、暑(熱)濕、燥、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為內傷。指出人的情緒變化與健康密切相關,情感的異常反應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克制異常的情感反應,提高自己對環境的應變能力。坎坷與磨難常與人生相伴,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總是要承受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是災難的考驗。有些人雖然心理承受力很強,但偶遇惡性事件的突然打擊,特別是奸佞小人的殘酷迫害,會給心理上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怎樣及時化解壓力,保持身心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樹立為事業而奮斗,為社會做奉獻的無私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消除私欲(私欲是邪惡之源,任其惡性膨脹,即毒害著別人,也毒害著自己,最終使自己陷入痛苦與煩惱中不能自拔),以平和的心態應變環境的變化,通過主觀努力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強自身素質的休養,努力處理好家庭與社會、親友與同志的關系,減少嫉妒和猜疑,避免人間爭斗,養成良好道德素質。與人為善、助人為樂,遇事先為他人著想,便能萬事看開,將一切煩惱拋之九霄,活的開心,活的舒心。保持心理平衡,方能維持生理平衡,才能預防疾病的發生,永葆人生的健康。

  白癜風與內分泌的關系是很密切的。

  從近年的2000多例患者中,有內分泌因素的占19%左右,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占25%。眾所周知在女性初潮、妊娠、分娩及絕經期,內分泌會有一系列的變化,800多例育齡婦女中,伴月經紊亂的400例,近100例伴乳房小葉增生。

  白癜風患者常產生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甲狀腺功效亢進、甲狀腺炎、糖尿病、惡性貧血、Addison病、斑禿、暈痣、潰瘍性結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但有學者經統計分析認為均與甲狀腺疾病有關。白癜風病人存在著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異常,不同實驗證實白癜風皮損中D3+、CD4+、CD8+T細胞明顯增長,而外周血TH細胞減少,TS細胞增長。患者血清中可測到多種自身抗體。國外有報告一半以上病人血中可測到一種以上自身抗體。

  如抗甲狀腺抗體、抗胃壁細胞抗體及抗核抗體等。但最直接的證據是抗黑素細胞的循環抗體。患者血清中可測到特異性抗黑素細胞抗體,陽性率達50%~93%,且其滴度與病情相干。其作用為通過補體激活抗體依附的細胞毒反響 (ADCC)。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有效的原理是克制ASCC。

  實驗研究也表明,內分泌對色素代謝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褪黑色素。褪黑色素主要由松果體分泌。松果體的分泌功能與光照有密切的關系,延長光照能抑制褪黑色素和分泌。

  2、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系由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它們在安靜狀態下分泌量很少,遇到寒冷、疼痛、情緒激動因素使機體呈“緊張狀態”時,在交感神經興奮的同時,腎上腺髓質分泌增多,故兩種激素增加。微量的腎上腺素即能抑制黑色素細胞刺激對離體蛙皮黑色素細胞的作用。

  3、黑色素細胞刺激素。近年來研究表明:人類的黑色素刺激素可能由垂體前葉分泌皮促素的細胞所分泌。黑色素細胞刺激素分a與β兩種,當病員接到大量黑色素刺激素治療時,局部短期內會發生色素沉著。

  4、皮促素。皮促素由垂體前葉分泌。臨床上使用皮促素后許多病人出現愛迪森氏病樣色素沉著,原有的色素痣色澤加深,并產生新的色素痣,這可能是由于皮促素含有黑色素刺激素之故,亦有使用皮促素治療白癜風的報道。

  5、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由甲狀腺分泌。甲狀腺制劑中的甲狀腺素、雙碘甲狀腺素系無機碘化物的復合物,可使皮膚顏色變淡,但對蛙黑色素細胞則無作用。此外,伴發白癜風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例并不少見,當他們切除甲狀腺后個別白癜風患者會有改變。

  6、性激素。性激素包括男性激素和女性激素,男性激素的代表是睪丸素,如丙酸睪丸酮;女性激素如黃體酮和雌激素。性激素有加深皮膚色澤的作用,例如孕婦常伴有面部黃褐斑及乳頭、乳暈等處色加深,這是由于妊娠婦女女性激素增多之故。再如肝病患者皮膚色素沉著,面部有黃褐斑(又稱肝斑),這是由于肝病患者滅活激素的功能減退,以致血中雌激素濃度提高所致。

  7、皮質類固醇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強的松、地塞米松及青化考的松等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其對黑色素代謝的作用主要與黑色素細胞刺激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血中黑色素刺激素與皮質類固醇激素水平相對平衡,一旦失調,影響膚色。我們曾發現白癜風患者因關節炎服用強的松治療后白斑擴大、增多。從病例分析到動物實驗,皮膚專家推測:皮質類固醇激素能使皮膚變白的機理主要在于抑制垂體分泌黑色素細胞刺激素,而對黑色素細胞的直接作用則是輕微的。

  誘發白癜風發病的因素主要的有:精神緊張,外傷,手術,長期強短波紫外線照射,各種電離輻射,某些化學物質刺激,過敏,其它皮膚病如牛皮癬等,某些內臟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疾病,營養不良等等。所以避免白癜風的發生要保持精神愉悅,盡量不要讓陽光照射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