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受教(子路)

摘要: 1、子路一般指仲由,中國古代歷史人物。2、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今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一,受儒...

1、子路一般指仲由,中國古代歷史人物。

2、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今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3、仲由少年時,從事各種勞作來維持家庭生活,師從孔子。

4、拜入孔門之前,《史記》記載,志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耍威風,佩戴著公豬裝飾的寶劍顯示自己的無敵,曾經瞧不起柔弱的孔子,屢次冒犯欺負孔子。

5、為此孔子設計出少許禮樂儀式慢慢加以引導,后來,子路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

6、仲由為人伉直魯莽,敢于對孔子提出批評,勇于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

7、仲由為人果烈剛直,且多才藝,事親至孝,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于職守。

8、“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與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區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張正義、為民請命、不欺幼弱的意蘊。

9、為此,他常遭師之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③”,“不得其死”,等等。

10、孔于曾評價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1、”可以以為這是單純評論子路的學問,同時這一評價所包括的涵義更加廣泛。

12、它說明子路盡管經過孔門的洗禮,但身上的野氣始終未能脫除干凈,故孔子說他只是“升堂”,而始終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終未能成為儒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