鴷形目(佛法僧目)
在四方頂楓臺的一棵枯樹干上,一只鳥安了家!要說這只鳥可不了得,她是一只著名的黑啄木鳥!
這只黑啄木鳥在五年前就來了,她在樹干高處把樹啄了一個洞,建了她的安樂窩。自從發現了這只鳥,常有拍鳥人來四方頂,坐在樹下拍,一拍就是一天。所以,四方頂的這只啄木鳥那是很有名的。
啄木鳥是我們常見且熟知的鳥類,是著名的森林鳥,而且是留鳥。留鳥就是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在龍灣保護區終年棲居繁殖地而不遷徙的鳥類,有喜鵲、麻雀、野雞等。
在我國分布較廣的啄木鳥種類有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黑啄木鳥是啄木鳥中非常珍稀的種類。紅紅的頭冠,醒目艷麗,一身黑羽,全身的黑紅配,形象非常的典雅高貴。
黑啄木鳥(學名:Dryocopus martius)屬鴷形目、啄木鳥科,是一種大型的啄木鳥,體長45-47厘米,翼展64-68厘米,體重300-350克,壽命11年。是啄木鳥中最大的一種。通體幾純黑色。雄鳥額、頭頂至枕后面朱紅色,羽冠亦為朱紅色。耳羽、上背黑色,微沾灰綠色;下背、腰、尾上覆羽、翅上覆羽和飛羽灰黑褐色;尾羽亦為黑褐色,具金屬光彩。頦、喉、頰暗褐色,其余下體黑褐色。嘴楔狀;鼻孔被羽;4趾。第1片初級飛羽很小,不及第2片的1/2。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羽色稍淡,僅頭后部有朱紅色。
繁殖期為4-6月,營巢于樹洞中,洞巢多選擇在高大的死樹和枯立木上,而不在活的樹木上鑿洞。洞口距地高多在5-15米,位于樹干的中上層;巢洞洞口為長方形,和其他啄木鳥明顯不同。洞口大小為7.5-8.5×12-14厘米;洞內徑20-30厘米;洞深42-48厘米。巢洞由雌雄鳥共同啄成。每窩產卵3-9枚,卵白色,光滑無斑,卵圓形,大小為27-30.5毫米。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12-14天,雛鳥為晚成性,需要親鳥喂養24-28天才能離巢飛翔。而在育雛期間,也正是它們大量消滅害蟲的時候。
黑啄木鳥的活動范圍在古北界北部的茂密森林內,在歐洲分布最廣。中國的西北、東北、河北、山西以及西南各地也有發現。棲息于歐亞大陸溫帶的針葉林和山毛櫸林,喜歡大片的針葉或落葉林,其中包括所有森林種類(櫸木、杉木、落葉松、松樹)。主要棲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原始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有時亦出現于闊葉林和林緣次生林。
此鳥飛行不平穩,呈波浪式,常由一棵樹飛至另一棵樹。覓食時常用嘴啄敲擊樹干,很遠就能聽見咣、咣的啄木聲。主食螞蟻,進食時挖洞很大。常單獨活動。繁殖后期則成家族群。主要在樹手、粗枝和枯立木上取食,也常到地面和腐朽的倒木上覓食螞蟻和昆蟲。在夏季主要以螞蟻成蟲、幼蟲、卵、金電子、叩頭蟲和其它昆蟲及卵與蛹為食。冬季主要以在樹干內越冬的天牛幼蟲為食。因為啄木鳥能除滅樹皮下的害蟲,一只啄木鳥每天能吃掉1500條左右,是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蝽蟲等有害蟲的克星;所以,她成為給森林除害的醫生。由于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范圍廣,在13.3公頃的森林中,若有一對啄木鳥棲息,一個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蟲90%以上。
啄木鳥的得名與她的嘴有關。她的嘴強硬如鑿;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啄木鳥整日攀緣在直立的樹干上,用嘴巴敲敲打打,捉取藏身其間的昆蟲。由于啄木鳥的捉蟲功效,的確會為樹木去除蟲害,從這一點上看啄木鳥是益鳥。
因而,我們說四方頂的這只明星黑啄木鳥捍衛了這片四方頂林區,根治這片森林的病蟲害。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這位“森林醫生”,“森林衛士”。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723.html發布于 2023-09-26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