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氏液(卡諾氏液高中生物實驗)
2. 細胞分裂圖像中變異類型的判斷
假設親代為AaXBY:
(1)若配子中出現同源染色體(如A、a或X、Y)在一起時,則一定是減Ⅰ分裂異常。
(2)若配子中出現分開后的姐妹染色單體(如AA/aa或XX/YY)在一起,則一定是減Ⅱ分裂異常。
(3)若出現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時,則一定是減Ⅰ和減Ⅱ分裂均異常。
(4)若配子中無A和a或無XB和Y時,則可能是減Ⅰ或減Ⅱ分裂異常。
3.從性遺傳、伴性遺傳
從性遺傳是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現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通過性激素起作用。從性遺傳和伴性遺傳的表現型都與性別有密切的聯系,但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遺傳方式——從性遺傳時,基因隨常染色體傳遞而傳遞,伴性遺傳時,基因隨性染色體(X或Y,Z或W)傳遞而傳遞。
4.在豌豆雜交實驗之前,孟德爾曾花了幾年時間研究山柳菊,結果卻一無所獲,其原因主要有:①山柳菊沒有既容易區分又可以連續觀察的相對性狀。②當時沒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時進行有性生殖,有時進行無性生殖。③山柳菊的花小、難以做人工雜交實驗。
5.請針對選材、研究方法、結果統計、實驗程序等四方面分析孟德爾成功的原因:
①科學選擇了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避免了天然雜交的可能。
②采用由單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應用了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④科學設計了實驗程序。即在對大量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假說,并設計了新的測交實驗來驗證假說。
6.X、Y染色體的傳遞規律整合
(1)男性:男性個體細胞中,X染色體只能來自母親,只能傳給女兒;Y染色體則來自父親,只能傳給兒子。
(2)女性:女性個體細胞中,一條X染色體來自母親,另一條X染色體來自父親;向下一代傳遞時,任何一條X染色體既可傳給女兒,又可傳給兒子。
(3)在X、Y染色體非同源區段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在同源區段,基因是成對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此時女性基因型可有3種(XAXA、XAXa、XaXa)、男性可有4種(XAYA、XAYa、XaYA、XaYa)。
(4)XY染色體不同區段的遺傳特點分析
7.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
(1)遺傳病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和家系調查的方式了解其發病情況。
(2)遺傳病發病率與遺傳方式的調查范圍不同
(3)設計表格記錄數據的3個注意點
①應顯示男女“性別”(分別統計,有利于確認患者分布狀況)。
②應顯示“正常”和“患者”欄目。
③確認遺傳方式時應顯示“直系親屬”記錄框(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或孫子女等)。
8.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的實驗思路是什么?實驗中,設置“S型細菌的DNA中加DNA酶”實驗組的作用是什么?
①實驗思路:直接分離S型細菌的DNA、莢膜多糖、蛋白質等,將它們分別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研究它們各自的遺傳功能。
②加DNA酶處理組的作用是起對照作用。用DNA酶分解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的DNA,結果不能使R型細菌發生轉化,說明DNA才是使R型細菌發生轉化的物質。
9.探索“遺傳物質”的思路和方法
(1)探究思路
①若探究哪種物質是遺傳物質——設法將物質分開,單獨看作用。
②若探究未知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RNA——利用酶的專一性。
(2)4種方法
10.如圖是人類某染色體DNA的片段,含有基因A、基因b和無遺傳效應的片段M。請思考:
(1)基因A和b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2)決定mRNA上終止密碼子的堿基對是否位于M處?若M中插入若干個脫氧核苷酸對是否可引發基因突變?為什么?
(3)A復制時b是否也復制?A轉錄時,b是否也轉錄?其轉錄的模板鏈一定相同嗎?
提示 (1)不同基因的本質區別在于其脫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2)M為無遺傳效應的非基因片段,故其無轉錄功能,當然不存在決定mRNA上終止密碼的堿基對,M中即使插入若干脫氧核苷酸對也不會引發基因突變。
(3)DNA分子復制為全程復制,故A復制時b也復制,但基因表達卻為“選擇性表達”,故A轉錄時,b未必轉錄,即使都轉錄,其模板鏈也未必相同。
11.真核生物染色體上DNA分子復制過程示意圖:
(1)圖中顯示DNA分子復制是從多個起點開始的,但多起點并非同時進行;
(2)圖中顯示DNA分子復制是邊解旋邊雙向復制的;
(3)真核生物的這種復制方式的意義在于提高了復制速率;
(4)一個細胞周期中每個起點一般只起始1次。
12.圖中a、b、c依次為何種物質或結構?圖中顯示a、b間存在何種的數量關系?其意義何在?
②圖示翻譯方向是A→B還是B→A,判斷依據是什么?
③圖中c所指的3條鏈其序列是否相同?為什么?
提示 ①a mRNA b核糖體 c肽鏈 圖示表明一個mRNA分子上可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其意義在于: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
②由c中三條鏈越往B側越延長,可確認翻譯方向是A→B。
③圖中c所指的三條鏈其模板相同(均為a),故其氨基酸序列均相同。
13.不同生物中心法則表達式
14.基因突變對蛋白質或性狀改變的影響
(1)突變對肽鏈(或蛋白質)的影響
①肽鏈不再合成(如基因突變致RNA聚合酶無法結合,從而無法轉錄)
②肽鏈延長(如突變致終止密碼延后出現)
③肽鏈縮短(如突變致終止密碼提前出現)
(2)基因突變未引起生物性狀改變的4大原因
①突變部位:基因突變發生在基因的非編碼區。
②密碼子簡并性:若基因突變發生后,引起了mRNA上的密碼子改變,但由于一種氨基酸可對應多種密碼子,若新產生的密碼子與原密碼子對應的是同一種氨基酸,此時突變基因控制的性狀不改變。
③隱性突變:若基因突變為隱性突變,如AA中其中一個A→a,此時性狀也不改變。
④有些突變改變了蛋白質中個別氨基酸的位置,但該蛋白質的功能不變。
15.某植株的一條常染色體發生圖示變異,含有該變異染色體的花粉不育,變異染色體上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4775.html發布于 2023-09-26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