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的漲幅(秋光的漲幅張曉風賞析)

摘要: 這次十三校聯考,語文科目達到有效標準的人數比較少,語文科目達到雙分數線的總人數只有80人,拖累了這次考試。從學生的回答來看,語文基礎知識與應用的7道選擇題和1-5道題的成績較好。這...

這次十三校聯考,語文科目達到有效標準的人數比較少,語文科目達到雙分數線的總人數只有80人,拖累了這次考試。

從學生的回答來看,語文基礎知識與應用的7道選擇題和1-5道題的成績較好。這與審查進度一致。我們的復習進度是復習題目1-4。其實我們還沒有復習第五題,學生可以做好第五題,因為我們有一些系統性的訓練穿插在題目復習中。做了一些綜合題。

這次第6題和第7題的分數都不好。一是這些題目我們都沒復習,二是這兩道題真的太難了。第六個問題是讓學生比較古詩詞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差異。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正確解讀這些古詩詞,然后識別它們的修辭手法。兩者既相似又不同,對批判性思維的要求更高。有的同學古詩詞素養不高,有的同學甚至不知道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他們更難欣賞他們的修辭手法。

問題7。對于文學常識的考查來說,文學常識的知識點數不勝數,需要學生仔細辨別正確的那一個。這個要求太死板了。我們的學生缺乏對古今中外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對一些理性知識也很難記憶,所以邊學邊忘,記憶不夠準確。

第二部分文言文閱讀題8、11,分數不好。

第8題考察文言文中一詞多義、古今字異義的語言現象。學生犯了今昔對比的錯誤,說明學生對古今文章的閱讀和遷移能力還不夠強。根本原因是原著無法準確解讀。難怪蘇洵的《明兒二說》很難理解原著本身,也確實很難展開話題。

所以文言文翻譯第11題沒做好。幾個評分點分別考察了古今一詞多義、異義的語言現象。還要注意句子語義的準確表達,如果符合邏輯,學生很難全面做到。所以這道題很難拿到4分的滿分。

問題12和13回答良好。古詩詞鑒賞第14題,6分,是唐代權德輿寫的《山脊上的送別》。之一個問題是古詩詞的思想感情解讀,狀況良好。第二題,是分析詩詞鑒賞的表現手法之美,分數很差,學生的古詩詞鑒賞素質和解題能力都沒有達到。

現代雜文閱讀12分的評分是欣賞臺灣省女作家張曉風的《秋光的崛起》,這是一篇以物托志的抒情雜文。學生成績不好。學生解讀現代散文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有待提高,任務十分繁重。

問題15,要求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上,概括敘述對象的主要特征。綜合推廣能力強;語言表達要求高度準確簡潔,也要求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第16題要求識別關鍵句子中使用的修辭手法,以及這句話在表達文本中的感受和情緒方面的作用。從情感的角度來說,答案的切入點是準確的,技術要求高。

17題,散文內容與表達的鑒賞是一道選擇題。四個選項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四個不同維度欣賞散文,要求學生選擇不合適的那一個。這就要求學生透過現象從戰略的角度看本質,把握現象與本質的矛盾,對哲學思辨有更高的要求。

18大作文:一般,關于及格。大部分同學都能寫出結構基本完整的演繹作品,但在中心突出這方面還是要下很大功夫。

總而言之,這次語文考的不好和我們學生語文基礎差,學生怕做難題,我們復習進度還沒到,學生能力還沒上來有關。過去,我們在中文課時上的投入沒有其他人多。而語文是一門需要日積月累的學科。要讀要記的東西很多,課時量不足很難趕上別人。其實我們老師都很敬業。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