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與行(“知和行”為什么是一體)
喜歡陽明心學的朋友大都知道,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三大支柱之一。
當然,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卻是另一回事。
也就是說,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實踐而出的真知,而不是我們去踐行所得出的答案。
所以,我們這個“知”是“假知”,而“假如”做出的一切當然是“假行”了——這就是為什么絕大多數人無法開悟的真正原因。
換句話說,當你真正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意味著可以由凡入圣,開悟了。
由此可見,正確理解知行合一確實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在沒有正確理解之前,很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正確理解知行合一呢?
其實正確理解知行合一,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知與行”同為一體,相互作用,正如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所講,即:
在王陽明看來,“知”是“行”的前提,沒有“知”就沒有“行”,反過來,“行”也是“知”的體現。
進一步的說,“知”而不“行”,就不是真正的“知”。“行”而不“知”,根本就不可能成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知和行”其實是無法分割的一個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一體。
為什么如此說呢?
因為“知”存在于內心的同時,“行”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就好比《道德經》思想中的道和德之間的關系一樣——道是德的根,德是道的象。
正如王陽明在《傳習錄》所說,即:
大意是說,當我們看見一個東西的時候,“知”其實就已經存在了,當我們對這個東西起了念頭或者起了欲望時,“行”就已經存在了。
所以,在王陽明看來,“知和行”是一起完成的,即“知與行”是一體。進一步的說,王陽明的“知和行”并不一定真正去行動,而是在你念頭出現時,欲望發(fā)生時,行就已經存在了。
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沒有喝過酒,那你就一定不會知道酒的味道,無論他人如何述說都沒有用,而當你品嘗過酒之后,你就自然而然地知道酒的味道了,這就是“知”,進一步的說,當有這個“知”以后,就算是沒有見到酒,你也一樣能夠知道酒的味道了——當欲望發(fā)生時,就已經是“行”了。
這就是王陽明所講的知行合一。
當然,這也正是為什么講“知與行”是一體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fā)。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5054.html發(fā)布于 2023-09-30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