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巴菲特博客(巴菲特:如果你不愿擁有一只股票十年)
最近,在明星八卦充斥的熱搜里面,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引起大家的關注。她作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2篇合作論文在Nature同時上線,至今共計發表34篇CNS論文,論文的發布速度和質量遠超其他學者。
顏寧的學術生涯一直“開掛”:師從施一公、受聘于清華大學,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后又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她說,這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之前十年的積累,才有現在的成績。
顏寧
學術界似乎離我們很遠,電商直播時代,我首先想到的是“直播一姐”薇婭和“口紅一哥”李佳琦。出于好奇,我去讀了他們的成名歷程和專訪,我發現,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她/他應得的。
從岌岌無名的路人,到一小時帶貨過億的主播,除了直播紅利期的因素,還有選擇和努力。在大家都不看好直播的時候,他們堅持了下來。成為頂級流量后,更是不敢松懈,不是在做直播,就是在去直播的路上。
作家許知遠在他的訪談節目《十三邀》中這樣總結薇婭的狀態:用冷靜的方式,生活在瘋狂里。
薇婭
不管是學術界的顏寧還是網紅界的播主,我很佩服這樣的人:有熱愛的事業、總體方向明確、持續付出努力。
他們的成功一般人是羨慕不來的,生涯規劃師古典說過,“成功可以復制,但不能黏貼”。也就是說,具體方法,因人而異。
有本書的叫做《我不怕成為一個拼命的姑娘》,書名說出了我們的一腔孤勇和決心。但是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不怕拼命”的決心背后,需要一些智慧。
盲目的努力,或自以為的努力,只是在浪費時間。我們可以做的,是解構別人的經歷,用來反觀自己、鞭策自己。
朱德庸說,反正人生只來一次,那就認真點吧。
不求成功成名,但求無愧于心。
你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時間”,而是“不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
你是不是經常覺得自己“沒時間”?這其實是個錯誤的心理暗示。
嚴格的來說,這個“心理暗示”是個偷懶的借口。人總是傾向于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總有人會說:“我也想努力呀,可我沒時間。”那你只能看著別人厚積薄發,自己心態卻越來越差。
不知道有沒有數據統計過,“沒時間”這個理由害了多少人?怪不得各類時間管理課程,總是賣的很好,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問題,但還是解決不了。
據我觀察,很多人只是嘴上說說時間寶貴、不想浪費。但實際情況是,工作五分鐘,休息兩小時。
心想,放松一下吧,于是刷朋友圈和熱搜,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后悔也來不及。我很喜歡一句話,“當你意識到,時間是一種很重要的成本的時候,你就離成功不是很遠了。”
與其和朋友抱怨“我沒時間”,不如快速做個今日計劃,排出事情的優先級。
自媒體人“一直特立獨行的貓”說過一句特別犀利的話,“你最大的問題不是迷茫,而是無法起床。”同理,你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時間,而是不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
跨過“沒時間”這個心理障礙,干就完事兒了。
寄希望于未來,就等于放棄現在
很多女性,尤其在結婚生子后,總在等待一個“屬于自己的時間段”。
女人心中的未來是這樣的:孩子大了,我終于可以自由分配自己的時間了,終于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說實話,這樣的未來挺遙遠的。
女人想要找屬于自己的時間,太難了。等孩子再大點,等孩子工作了,等孩子結婚了,等孩子的孩子出生了,等孩子的孩子長大了......什么時候是個頭?
事實是,每一個看上去擠不出時間的當下,都有時間可以再分配。
如果對現狀不滿意,與其寄希望于未來,不如現在就動身。簡化一些事情,利用一些時間。
開頭提到的顏寧教授,在我們看來,只要潛心做科研就好了,根本不存在時間分配問題,其實她也頭疼各類雜事兒。
在西湖大學的講座中,她對青年教授們說:“如果你不有意識地控制,雜事無窮無盡。一定要勇敢地說No,其實就是一句話,把時間、精力、資源盡可能地投入到research中去。”
我有個女同事,兒子5歲,每周末送孩子去上早教班,一邊等孩子下課,一邊看新媒體運營的書。教室外面的兩個小時,是屬于她的學習時間。
我還有個朋友,孩子不到兩歲,當媽媽的這一年多里,焦頭爛額,她說我已經好久沒看書了。但是在外企上班,總有些壓力,每天上下班路上,她堅持聽BBC新聞,保證英語能力不能丟。
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很多讓人分心的事情,不要期待未來,整合你的時間,用在當下。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5471.html發布于 2023-10-05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