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19項指標的正常范圍(血常規19項指標解讀)

摘要: 血常規19項指標的正常范圍包括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等,具體數值因年齡、性別和檢測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了解這些指標的正常范圍有助于評估身體健康狀況,發現潛在疾...

血常規19項指標的正常范圍包括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等,具體數值因年齡、性別和檢測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了解這些指標的正常范圍有助于評估身體健康狀況,發現潛在疾病。

1.白細胞計數(WBC):正常范圍為4.010.0×10^9/L。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抵抗感染。數值過高可能提示感染、炎癥或白血病,過低則可能與免疫抑制或骨髓問題有關。

2.紅細胞計數(RBC):男性正常范圍為4.35.8×10^12/L,女性為3.85.1×10^12/L。紅細胞負責攜帶氧氣,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貧血、脫水或骨髓疾病。

3.血紅蛋白(HGB):男性正常范圍為130175g/L,女性為115150g/L。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蛋白質,負責攜帶氧氣。數值過低可能提示貧血,過高可能與脫水或肺部疾病有關。

4.血小板計數(PLT):正常范圍為100300×10^9/L。血小板參與血液凝固,數值異常可能提示出血傾向、感染或骨髓疾病。

5.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正常范圍為50%70%。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負責對抗細菌感染。數值過高可能提示細菌感染,過低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免疫抑制有關。

6.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正常范圍為20%40%。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負責對抗病毒感染和腫瘤。數值異常可能提示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或淋巴瘤。

7.單核細胞百分比(MONO%):正常范圍為2%10%。單核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負責吞噬病原體和細胞碎片。數值異常可能提示慢性感染或血液疾病。

8.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EO%):正常范圍為1%5%。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參與過敏反應和寄生蟲感染。數值異常可能提示過敏、寄生蟲感染或皮膚病。

9.嗜堿性粒細胞百分比(BASO%):正常范圍為0%1%。嗜堿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參與過敏反應和炎癥。數值異常可能提示過敏或慢性炎癥。

10.紅細胞壓積(HCT):男性正常范圍為38%50%,女性為35%45%。紅細胞壓積反映血液中紅細胞的體積比例,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貧血或脫水。

11.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正常范圍為80100fL。平均紅細胞體積反映紅細胞的大小,數值異常可能提示不同類型的貧血。

12.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正常范圍為2734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反映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貧血。

1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正常范圍為320360g/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反映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濃度,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貧血或紅細胞異常。

14.紅細胞分布寬度(RDW):正常范圍為11.5%14.5%。紅細胞分布寬度反映紅細胞大小的變異程度,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貧血或骨髓疾病。

15.血小板分布寬度(PDW):正常范圍為9.0%13.0%。血小板分布寬度反映血小板大小的變異程度,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血小板功能障礙或骨髓疾病。

16.平均血小板體積(MPV):正常范圍為7.511.5fL。平均血小板體積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血小板生成異常或骨髓疾病。

17.大血小板比率(PLCR):正常范圍為13%43%。大血小板比率反映大血小板的比例,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血小板生成異常或骨髓疾病。

18.血小板壓積(PCT):正常范圍為0.1%0.3%。血小板壓積反映血液中血小板的體積比例,數值異常可能提示血小板生成異常或骨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