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墓 翁同龢墓破壞了嗎

摘要: 8月科學(xué)教育網(wǎng)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翁同龢墓,翁同龢墓破壞了嗎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常熟翁同龢墓 對面是辭官歸隱居所瓶隱廬#本地人本地事# 晚清的翁同龢是歷...

8月科學(xué)教育網(wǎng)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翁同龢墓,翁同龢墓破壞了嗎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常熟翁同龢墓

對面是辭官歸隱居所瓶隱廬

#本地人本地事# 晚清的翁同龢是歷史的罪人嗎?當(dāng)我?guī)е@樣的疑問,踏進常熟翁同龢的故居的時候,我的眼眶是濕潤的,我清楚地在史書里記得,在1904年臨終前,他帶著滿腹的委屈和傷心,留下了二十字的絕命詩:六十年中事,傷心到蓋棺,不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流淚][贊]

從虞山的東南麓下來,我們走進翁家巷,在巷口就可以看到“狀元坊”的牌坊,在往里去20米就可以看到極樸素的石庫門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翁同龢紀(jì)念館”,門楣上磚刻“翁氏故居”,白墻黛瓦,非常內(nèi)斂。[靈光一閃]

翁氏家族是一個顯赫家族,翁同龢的父親是翁心存是清朝體仁閣大學(xué)士,同治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是他的第四個兒子,更加的出類拔萃,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在常熟考中秀才,在咸豐六年(1856年)取得殿試一甲一名,考中了狀元。

我們懷著一種景仰的心情,走進了翁氏故居,分東,中,西三部分,中路為七進,門廳懸掛“狀元第”金字匾,是當(dāng)時他的大哥翁同書的兒子翁曾源得狀元的原物。

故居里的明清建筑主要有綵衣堂,轎廳,后堂樓,玉蘭軒,知止齋,雙桂軒,晉陽書屋,思永堂,柏古軒。

最珍貴的就是具有五百年歷史的主廳“綵衣堂”,畫棟雕梁,梁,枋,檁等處很多的彩畫,有純包袱,全構(gòu)圖包袱和仿宮式彩畫,很是珍貴。

看著現(xiàn)在作為翁同龢紀(jì)念館,里面有一些關(guān)于翁同龢的生平展覽和書法作品,心里面五味雜陳,他在1861年走上了仕途,這個時候,在長江中下游戰(zhàn)火連天,橫尸遍野,國家面臨解體危機的多災(zāi)多難的年頭,翁同龢憑著自己的聰明,忠誠,清廉,忍辱負(fù)重,肩膀上的擔(dān)子越來越重,他一生中有這樣幾個節(jié)點決定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我們都知道他是同治帝和光緒帝的老師,在晚清的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我們對他的正面評價多余負(fù)面的評價。而我在很多的平臺,很多的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書籍里面,對于他的評價,是讓我們心里很難過的,很多人使用的材料都沒有認(rèn)真的鑒別過,就下了論斷,我們心里是堵的慌的。

在翁氏故居?xùn)|路有一個天井的東墻上,有兩塊石碑,在1990年,2001年分別出土,一個是翁親手隸書刻的“清削籍大臣翁君一品夫人湯氏墓”,一個是“翁君福室陸淑人附葬之墓”,他和湯夫人感情非常好,湯夫人在去世之前給了他物色了勤勞的陸氏,但是他還是一直想念著原配的妻子。

如今翁同龢墓在常熟西郊的虞山鵓鴿峰山麓,墓道兩邊樹隱如幕,墓坊門上刻有“翁氏新阡”.他的家族的墓穴都在這里,每一年四月份春暖花開的時候,滿山遍野的油菜花,黃亮亮的滋養(yǎng)了這里的山峰,這里的土壤。

在“翁氏新阡”坊西南約120米處有一個建筑叫瓶隱廬,這是翁同龢晚年被禁錮的地方,現(xiàn)在是把他重新修繕成為了一個景點。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二日。光緒皇帝命令翁同龢草擬《明定國是》詔書,這是宣布變法的開始,但是過了三天光緒皇帝又發(fā)了一道親自繕寫的諭旨,上面寫著:翁同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后來很多人認(rèn)為是:光緒皇帝趕走了老師,其實不然。皇帝在草擬詔書的第二天,就召集了康有為和張元濟商量變法,然而光緒皇帝在當(dāng)時沒有掌握高級將領(lǐng)的兵權(quán),這些權(quán)力還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上,當(dāng)她知道光緒皇帝要變法的時候,自然一定要阻攔。在康有為的《康南海自編年譜》里是這么說的:“二十七日鋕詣頤和園,宿戶部公所。即是日,懿旨逐常熟,令榮祿出督直隸并統(tǒng)率三軍”,這是要剪除皇帝的勢力,把翁同龢趕回常熟的老家,派自己的親信榮祿任直隸總督掌握近衛(wèi)軍大權(quán)。前一天,翁同龢去見慈禧太后的時候,太后還假惺惺地問他“遠(yuǎn)來飯否”。第二天就說變臉就變臉了。

翁同龢在史書上是一個耿直的舊式官員,也是一個愛國知識分子,一個有操守,有學(xué)問的江南士紳,我們在他的紀(jì)念館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介紹,他除了藏書以外,不像李鴻章那樣廣有錢財,并在上海擁有豪華洋房。而是抑郁而死,康有為對他的評價比較準(zhǔn)確。“中國維新業(yè),誰為第一人?王明資舊學(xué),變法出元臣,密勿謀帷幄,艱難救國民;峨峨常熟相,鑿空辟乾坤。”康有為認(rèn)為中國戊戌變法的第一人,既不是光緒帝,也不是他康有為,是常熟人翁同龢,康說翁同龢:“憂國憂民,謀救國救民,有著一種使命感”,更稱贊他為:偉大的首相,想為中國開辟一個新世界啊!

在我們的認(rèn)知范圍里,在他為官的六十年里1?平反楊乃武和小白菜的冤假錯案2?卷入甲午戰(zhàn)爭的洪流向日本人宣戰(zhàn)3?支持盛宣懷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自辦銀行~中國通用銀行,而有戶部撥款了100萬銀兩,成為了銀行第一筆啟動資金。4?再就是舉薦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

我從他的故居出來,眼睛里含著淚花,他的這些可以永遠(yuǎn)載入史冊的偉大功績,難道不可以抵消他的一點點過失嗎!說“什么為了抗衡和李鴻章勢力的斗爭,克扣北洋水師的軍餉”,請你們閉上你們嘴巴,給自己積點口德。

#頭條帶你游中國# #遇見美好目的地# #蘇州頭條# @頭條號 @頭條旅游

翁同龢書法。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別署均齋、瓶笙、松禪、瓶廬居士、并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我國近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家。清咸豐六年(1856)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先后為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歷官刑、工、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wù)大臣等。

中法戰(zhàn)爭中,主張抗戰(zhàn),并支持劉永福黑旗軍保衛(wèi)疆土。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又力主抵御外侮,反對李鴻章求和。后舉薦康有為,支持變法維新,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削職回籍;十月又被下令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yán)加管束。歸里后,隱居虞山西麓鵓鴿峰墓廬。困頓七載后病故。卒后追謚文恭。學(xué)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書法#

好書分享 | 天公不語對枯棋 ——— 晚清幾位重要人物的命運、事件背后的的隱秘,都隨著游記緩緩展開。#書籍# #閱讀的溫度# #讀書#

·

本文翁同龢墓,翁同龢墓破壞了嗎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