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如何形成的(哪些部位易發生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脫色性病變,是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減少或消失,皮膚變白,毛發也可變白。人體皮膚是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與附屬器組成。其中,表皮又分5層,由里到外為基底層、棘細胞層、顆料層、透明層及角質層。這5層系由兩種細胞構成,即角朊細胞與樹枝狀細胞,樹枝狀細胞位于表皮的最底層-基底層。樹枝狀細胞有三種,其中之一是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能利用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合成黑色素。白癜風是由于皮膚和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減低或消失,而引起的表皮脫色性病變。
白癜風發病機制歸納為以下幾方面因素:
1、精神神經與化學因素;
2、自身免疫因素;
3、黑色素細胞自毀因素;
4、內分泌因素;
5、酪氨酸、銅離子相對缺乏因素;
6、遺傳及感染因素;
7、中醫講發病原因于六淫外襲、七情內傷、五志不遂致使氣機逆亂、氣血失和、濕熱風邪相搏、毛竅閉塞形成。
白癜風為后天發生,開始于任何年齡,偶有出生時即發生,青少年患者超過半數。任何部位皮膚均可發生,但好發于易受光照及摩擦損傷部位,如顏面部、頸部、腰腹部、手背部等。口唇、陰唇、龜頭及包皮內側粘膜亦可累及。大部分皮損對稱分布,少數呈神經節段分布。
皮損乳白色,小的皮損指甲至錢幣大小,大的可泛發全身。白斑處毛發可變白。在進展期,脫色斑向正常皮膚移行,發展較快,并有同形反應,即壓力、摩擦、外傷后可形成繼發白癜風。少數患者的皮損中、毛孔周圍可出現島狀色素區。在穩定期,白斑停止發展,境界清楚,邊緣有色素沉著環。病程慢性遷延,可持續終身,亦有自行緩解的病例。
常見的發生部位是、頸部、腰帶處、骶尾部、指趾背部,女性胸罩的帶子或紐扣壓迫處,疝托支撐處、肛門口、女性會陰部。
為什么這些部位容易發生白斑?
1、暴露部位的皮膚易受陽光照射,陽光暴曬后一則由于黑色素細胞功能亢進,促使其消耗而早期衰退;二則可能由于細胞本身合成的黑色素的中間物質過度產生或積聚而損傷黑色素細胞,從而發生白斑。
2、磨擦部位易發生白斑主要是由于局部創傷所致。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63.html發布于 2023-07-15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