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城之戰(汾城之戰是真實嗎)
秦昭襄王執政后期,據說是長平之戰結束后不久,秦軍又在汾城之戰中打敗了六國合縱的軍隊,六國君主遵照之前的約定,在周王畿共同為秦昭襄王嬴稷舉行天子登基之禮,并表示臣服秦國。但秦王嬴稷的野心不止于此,而是統一天下,重塑對天下對天子的認識, “天子之事只是個虛名,縱然寡人今日做了天子,你們也不愿臣服于我,我大秦只有滅了六國,我大秦才能真正的一統天下”,大顯秦王為王之道。
如果歷史真的如電視劇中一樣,果真有汾城之戰,且秦軍贏得戰爭,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真的有能力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嗎?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與宣太后之子,秦武王異母弟,秦始皇的曾祖父。早年在燕國做人質。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大力士孟說在東周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脛骨被砸斷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生爭執。公子稷當時在燕國做人質,趙武靈王用計,由代郡的宰相趙固將他從燕國迎入趙國,再送到秦國去。秦國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對立他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與武王同父異母的他,繼承秦國君王之位,是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是秦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王,執政五十五年,終年有75歲。
秦國經歷了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后,國力大增;秦惠文王時期,采用張儀連橫外交策略,邦交為主,伐戰為輔,秦國開始東出中原。到秦昭襄王執政時期,秦國的國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六國。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史記》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
秦昭王執政的五十五中,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強化中央集權,采取遠交近攻,離間六國合縱,挑撥六國混戰,重創六國軍事力量,搶占耕地和資源,興修岷江水利工程,開創巴蜀漢中天府之國,其在位時秦版圖大于六國總和,為后來的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雄厚基礎。
秦昭襄王任用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拜魏人范睢為丞相,采取遠交近攻的軍事策略,在戰爭中以攻人為主,消滅了六國的有生力量。秦國不斷東伐南下,對韓魏之征伐斬首二十四萬,最終使韓王入秦朝,魏國聽秦令。對楚之征伐主要是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秦因蜀奪黔中;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白起水灌鄢城,楚國軍民死亡數十萬,奪取了楚故都鄢城和郢城使得楚國的郢都成為秦國的南郡。秦趙長平之戰,戰神白起一戰斬首趙軍四十五萬,使得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經過幾十年的征伐,秦國攻取列國的城池上百座,斬首二百多萬人,而戰國時期七國的總人口才兩萬多萬,秦國之領土幾已半天下。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因周王與諸侯約縱背秦,秦人攻西周;五十二年(公元前256年),天下之器九鼎入秦,周遂亡。由此亦足見秦昭襄王對天下之輕視。
秦昭襄王以極其雄壯的心東討南伐,幾乎無年不征伐,視六國如草芥,想征伐即征伐,想殺戮就殺戮,大拓秦國之疆域。但是,由于連年征伐,秦國國力也日漸消耗,尤其在冷兵器時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僅僅在長平之戰中秦軍損失就達二十多萬人。因此,在邯鄲之戰后,即使真的有汾城之戰,就算六國臣服,秦國自身也沒有能力再以一敵六,統一天下了。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inkvzc.cn/bdf/6593.html發布于 2023-10-10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