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袁隆平去世假消息(CGTN道歉)

摘要: 【在袁隆平辭世的報道中,官媒的表現為何如此不堪?】對主流媒體在這個事件中的表現,實話說,問題很大。CGTN著急忙慌報道袁先生逝世,之后又尷尬地出來道歉,這樣的假新聞出自這種級別的官...

【在袁隆平辭世的報道中,官媒的表現為何如此不堪?】對主流媒體在這個事件中的表現,實話說,問題很大。

CGTN著急忙慌報道袁先生逝世,之后又尷尬地出來道歉,這樣的假新聞出自這種級別的官媒,令人嘆息甚至憤怒。

顯然,CGTN在袁先生就治的醫院內部是有眼線的,之所以急匆匆搶發造成影響惡劣的假新聞,就是拜流量邏輯所賜。

搶熱點,搶流量,如此深刻地影響了媒體包括央媒的行為邏輯,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事。

如果說CGTN的報道是讓人能一眼看穿的拙劣造假,那么新華網的這個表態就更有迷惑性了。

新華每日電訊看似是在為民請愿,實則不過是在迎合民間輿論中的某一種聲音,將之放大為央媒評論以獲得流量和贊譽。

但實際上呢?新華每日電訊這個倡議是很不嚴肅甚至輕浮的,迄今為止天安門廣場下半旗的時候只有53次,可以查查都是什么場合,什么時刻才能下半旗。在這個時候為了迎合輿論吸引眼球,發出這樣搏出位的聲音,是很成問題的。這種做法,表面看是應該贏得喝彩,但其實就跟遭到民眾唾罵的CGTN發袁老逝世的假新聞的邏輯是一樣的,都是遵從的流量邏輯,都應該受到嚴肅批評。

流量啊流量,讓我們官媒報道走形到什么樣子了。

這個把流量當做kpi的媒體邏輯,滲透到央媒內部,是值得警惕的。

除了袁老辭世的報道,在前不久攪起驚天大波的成都49中事件的報道中,我們的官媒表現同樣不堪。

他們在事件甫一發酵時,就把極容易受到有意引導的網絡輿論當成民眾意見,對于網絡輿論很容易在公知和外國勢力操縱下變成反體制的輿論戰場傾向完全缺乏政治觀念,導致集體荒腔走板和集體淪陷。

事實上,三大官媒全部被有意釋放的虛假言論誤導。我們可以想見,央媒這樣齊刷刷地表態,對于事件走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種同公知同一站位、為公知們搖旗吶喊的施壓表態,同樣成為惡劣的網絡暴力的組成部分。

四十九中事件中,我們的官媒表現如此糟糕,像頭腦糊涂的傻白甜一樣被人帶到溝里。政治家辦報的理念跑到哪里去了?就看不到反體制的公知和境外勢力在趁機東山再起嗎?官媒被公知帶跑,這類事情此前已經一再上演,其嚴重程度是需要警惕的。成為不拿錢的公知播種機和宣傳員,這筆賬是怎么算的?

從內外勾結的反體制分子們的策略上考慮,選取地方上的人命事件,矛頭指向公權力和體制,有比較大的可能得到官媒的助攻,這已經完全是一套成熟的顏革的算計和策略。

對于央媒們來說,即使四十九中事件反轉也跟他們無關(什么反轉不反轉的,反正官媒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因為在這個事情上和公知混淆一氣,不分青紅皂白發聲造勢,他們的成本是很小的。事情如果是實錘,那么是他們輿論施壓有先見之明;事情如果反轉,也可以認為是他們輿論施壓有功。官媒只賺不賠。聽說四十九中的師生在課堂上說道第一次見識了網絡暴力的可怕,請問官媒們你們在這種網絡暴力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正如自媒體作者師偉的評價:這些媒體可以說是毫無政治敏銳性,把相當容易被操控、被煽動的所謂網絡民意當寶,紛紛指責成都官方通報不細致,簡直是背后捅刀子——

這些官媒掌握著優質資源、占據著優勢地位,結果不采訪學校了、不采訪聯合調查組、不采訪家長、不采訪醫院、不采訪殯儀館了?……他們什么都沒做,就是在那里迎合真假難辨的網絡民意;媒體不但不和警方打配合、替他們講出不便直接講出的東西,反而抱怨人家的通報“硬邦邦”,簡直是莫名其妙!等到塵埃落定,一個個跳出來表演、放監控視頻、搶勝利果子,簡直是爭功添亂!這些媒體不合格,背棄了自己的道德準則!

在接連兩個全國性新聞事件中,我們官媒乃至央媒的表現都是這樣流量為王,可以判斷,在官媒的總體行為邏輯上都出現了很大偏差。這種偏差,肯定不是人民之福,而是人民之禍。

上午,感謝CGTN的道歉聲明,還好只是個謠言,謝天謝地,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我正在上班,心里忽然咯噔一下,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

雖然也經歷過親人去世的悲痛,雖然也看到過不少令人震驚的消息,但是今天上午CGTN的這則謠言,一下子讓我無法接受 ,差點在學生面前驚叫失態。

袁老,已經超脫了庸俗的物質追求,生活簡樸,平易近人。

袁老,國士無雙,祝愿順利康復,健康長壽,全國人民一起為他祈福!

下午,噩耗還是傳來了,多么希望再次是個謠言!

#社會各界悼念袁隆平##袁隆平逝世 享年91歲#

送別

五月二十二日上午,CGTN報道說,袁隆平院士逝世。

不過,人民日報從多個渠道證實,此為假消息。它說,袁隆平院士正在醫院治療。

“病危這事,難說,”我對劉叔說,“挺得過去就好,挺不過去就真的走了。”

CGTN為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道歉。

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可靠消息稱,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央視新聞發圖說,“緬懷!國之脊梁。”

“90多歲也屬自然規律,”劉叔說,“正常去逝!”

“是的。”我說,“但,希望他能夠再多活一些時日。譬如,活到100歲以上。”

人生幾何?慨當以歌。

以《送別》為題。

文:凱 2021.5.24 辛丑年四月十三 周一

【CGTN發表致歉】CGTN:經核實,袁隆平院士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我們對此前報道不慎深表歉意。

來源:CGTN微博

CGTN發文,再致歉,其實已預感不妙。記者對一手消息一般比較敏感,搶個第一名發消息是很多記者的職業動力使然。

這會又看到新華社發文,澎湃新聞發文。

袁老一路走好!

袁老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初聽這個名字是2000年秋天,我初二。老師講生物課,特別指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及長,對袁老的了解越來越豐富,其科研精神和對國家的貢獻,彪炳史冊。

永遠緬懷!#袁隆平逝世#

#袁隆平逝世 享年91歲#【搶到“首發”代表實力,第二名哪怕晚一秒,都不算“原創”】袁隆平去世,舉國關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國之棟梁。

哀痛之余,在媒體上出現了官媒報道袁老去世的“烏龍”事件。

官方新華社報道,袁老是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不過,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提前報道了消息。后在11點57分,在社交媒體上致歉:“經核實,袁隆平院士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我們對此前報道不慎深表歉意”。

袁老住院有一段時間,媒體也已知悉相關情況。

正因為袁老的身份,眾媒體也格外關注他的病情,在情理之中。

之所以會出現“搶報錯報”,根本原因還在于核實程序。

從正常程序來說,應以醫院方面的正式信息為準,但醫院內部接觸病患的部門人士不止一個,媒體會想方設法打探內幕消息,記者們平時采訪,這也是慣常做法。

對于這么受國人關注的人物,媒體之間有比拼發布消息速度的競賽。

在這個比拼中,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互聯網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記錄,也做評判。

搶到第一代表報道能力,因為“首發”是重要指標,第二名哪怕晚一秒,嚴格說來都不算“原創”了。

各家媒體也都在盯著兄弟媒體有沒有搶發消息。

從實操角度說,負責這一單新聞的部門壓力山大,前方記者只能盡量找權威部門核實。

后方編輯部門只能核實結果,就會把已經準備好的文稿發送出去。

新聞部承擔不起報道“落后”的責難。

從CGTN的致歉中,看不出是因為操作失誤而搶發,應該還是在最終核實環節上出了問題。

重大新聞事件,和交通路口的“寧等三分,不搶一秒”是相同道理,搶了這次不出事,下次難保不出大事。

CGTN團隊,這次搶了紅燈,撞了槍口。

#袁隆平院士#

第一時間得知了袁隆平院士逝去的消息,愣怔了片刻,即刻在頭條發了簡短的幾句話。

后又突然看到CGTN的道歉聲明,感覺被人愚弄了,欺騙了,連袁老的秘書都出來辟謠了,愈感格外狼頏,又出離憤怒,連同那頭條立馬刪了。

結果剛刪完不久,袁院士確實駕鶴仙游的消息再一次不期而來,頓感手足無措,不知說什么才好。

久在頭條,總能看到一些人為了吸睛冒泡,啥缺德主意都能運用裕如,有的沒的都拿來當噱頭,炮制一些所謂的爆文,可這關乎一個如此沉重而驚詫的新聞,就這么隨意編造嗎?

還有一點兒可憐的職業操守沒有了?

籍此一角,再次獻上我對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悼念,也希望老人家在一片淚雨的天國行程中,在國人紛紛祈禱的緬懷中,一路走好[祈禱][祈禱][祈禱]

為您掌起一盞長明燈[蠟燭][蠟燭][蠟燭]

【#CGTN道歉#:我們對此前報道不慎深表歉意 】經核實,袁隆平院士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我們對此前報道不慎深表歉意。

#袁隆平爺爺逝世都不得安寧#

【痛悼!#共和國痛失袁隆平院士#】今天13時07分,#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記住這位讓中國人“端牢飯碗”的英雄。送別袁老!

今天CGTN 可謂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上午輕飄飄一句話,袁老去世了,后來刪除;然后道歉的,這種套路不能在英雄的身上出現

為人民付出了一輩子的辛苦,怎么能變成媒體吸引人眼球,賺流量的工具???

CGTV這下你滿意了?袁隆平真的走了,@@CGTN

本文發布袁隆平去世假消息,CGTN道歉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